课程思政之地质综合实习 | 科学研究思为前,“铁人精神”君共勉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20-10-10    访问次数 :756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等会议精神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

为认真落实学校各项疫情防控政策,我院今年的短学期实习实践教学主要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开展。全院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浙大地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项目宣传推广平台,以“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推出2020年本科生短学期实习系列文章。系列第十二篇,地质学1701班的同学们在吴磊、林秀斌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地质综合实习。

实习区地理位置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在教室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参加地质实习对于学习地质学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学以来最期待的一次野外实习变成了室内实习。不能亲身实地感受“大漠孤烟直”的苍凉豪迈,亲眼目睹“长河落日圆”的凄美壮观,也错过了与老师们同吃同住、在野外共历风雨的有趣经历,内心难免有着些许的惋惜和遗憾。但是参加这一次别开生面的室内实习,大家在思想和思维层面上获益良多。

本次地质综合实习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阿尔金断裂的走滑速率和祁连山的冲断变形,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阶段的作业和讨论,我们巩固了本科阶段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初步了解了地质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同时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8月18日,在吴磊、林秀斌两位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本次综合实习的同学们在紫金港校区东四408教室进行了第一次集中上课。由于特殊情况,这次的课程在线下进行的同时,通过钉钉直播给部分还未返校的同学。首先,吴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野外定年分析方法,随后林秀斌老师向我们分享了他最近完成的与实习区相关的工作。

林老师分享实习区相关工作

这次实习,从两位老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展示与讨论中,我们收获很大。首先是林秀斌老师强调的“一个理科生必备的素养”。地学,是阐述自然客观事实的学科。我们在提出自己的模型或阐述时,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解释。在8月30日第一阶段第一次汇报中,林老师教导我们:“科学与巫术的区别就是必须有事实依据,有证据,有逻辑”,并且让我们重新回去整理自己的思路以及科学解释。

第一次汇报展示的失败,在我们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推论。汇报结束后,大家依据目前获得的信息和证据,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推论和解释。有时我们发现,同一个问题会像树枝分叉一样,可以有很多个解释,我们需要回过头再审视,推翻那些不合理的结论。“这一次总算有点科学的味道了。”林老师对我们9月3日第二次的汇报评价道。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想必以后回想起这次实习,这段难忘的经历定会涌上心头。

同学们进行第二次汇报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数据处理和讨论,面对着老师给出的文献中的原始数据,我们不假思索地对着现有的论文中的方法开始机械地处理,自以为得出了和论文差不多的结果就大功告成了,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也许是没有自信也没有能力去发现论文中的问题。在阶段二汇报的时候,两位老师在听完我们的结果后的一番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林秀斌老师说道:“看文献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你必须在承认其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去思考和评价它的方法能够得到什么结论以及方法本身是否有问题,如果你能够发现文章中隐藏的问题,那么你才真正读懂了它。”

确实如此,在之前读文献的时候虽然会质疑文献中的一些错误或者矛盾,但常常对已发表论文的权威性存在“迷信”,这绝对不是做科研应该有的态度。而吴磊老师则在跟我们介绍“K-S test”的时候向我们吐露了心声,他说:“这样一个一百年前的数学方法,至今却在地质学应用中没有被新的方法取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能不能将最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应用到地学实践中来?”吴老师的一番话仿佛醍醐灌顶,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现有地质学研究方法的机械性重复,我们应该成为地学新方法的开拓者。

同学们进行第二阶段汇报

此外,这次实习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玉门油田和那些可亲可敬的前辈们。这座坐落于戈壁腹地——祁连山脚下的老油田,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是不折不扣的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不仅如此,玉门油田还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石油工业人才,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他15岁的时候就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后来转入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贡献了他的一生,这次实习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更“立体”的王进喜。这位“铁人”是全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奋斗者”,是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我们——地质学专业学生的榜样。作为地质人,我们这一代要将前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文 | 曹冯威 金阳 黄佳康 潘高超 吴磊

图 |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