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36年由时任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史地系。学院经历过抗战西迁、院系调整、四校合并,虽几经风雨依然生生不息,蓬勃发展且人才辈出。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的院士有30余位,其中不乏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奠基人,如叶笃正、施雅风、陈述彭、陈吉余、周志炎、涂长望、谭其骧等老一辈院士,也有新一代学科领军人物,如丁仲礼院士、杨文采院士、杨树锋院士、彭平安院士、张宏福院士、徐义刚院士等。

    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综合性强的教育科研机构,下设地质学系、地理科学系和大气科学系3个系;设有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理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天气气候与环境气象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所和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另设有“大数据与地球系统”交叉研究中心、地球与行星物质科学研究中心,以促进建成大数据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引育并举,建设了一支潜心教书育人、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引领学科发展、结构持续优化的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正高)32人,长聘教授1名,长聘副教授5名,百人计划研究员11人,副教授(副高)24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23人。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学科交叉潜质、深厚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地学未来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建有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3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资源勘查与地球物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地球气候与环境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现有本科生247人,研究生320人。

    学院秉承建设世界一流地学的发展理念,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方法新范式,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在资源、能源、灾害及环境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地球系统科学,实现了重大项目和国家级奖励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多项千万级的国家重大项目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学院实施“前沿引领-需求导向”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聚焦地球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创新,深度参与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强化战略资源关键技术攻关,深度参与海洋精准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与月球样品分析及高温高压物理模拟,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筚路蓝缕、沉淀筑基到如今气象迭新、勇立潮头,正在全面开启学科建设新征程。学院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大数据与地球系统”创新研究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大地学力量,开创学院建设发展璀璨未来。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