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地球科学学院第32期“双周学术论坛”举办

编辑 :王聪聪    时间 :2025-11-04    访问次数 :10

20251024日,西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科带头人华灯鑫,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继桥,应邀参加学院第32期“双周学术论坛”,并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学院各系、所教师及部分学院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由毕磊研究员主持。

华灯鑫以云宏微观特性与降水潜力评估激光遥感技术与思考为题,从我国气象行业观测仪器的现状与国家需求出发,系统回顾了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发展历程与关键技术瓶颈,重点介绍了其在大气环境监测与气象参数探测,尤其是在云遥感中的关键应用。结合其团队承担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一项重点项目,华灯鑫阐述了团队在云探测与降水潜力评估方面的研究思路与创新成果。最后,他从当前激光雷达探测的短板以及电磁波理论出发,展望了未来云与降水探测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刘继桥作题为星载激光雷达全球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测量技术研究的报告,聚焦国外星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以及DQ-1卫星ACDL激光雷达的在轨性能、定标方法与遥感数据详细介绍了星地定标与数据比对验证工作,以及DQ-1卫星在全球大气观测的代表性创新成果。报告指出,ACDL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首次实现了精度优于1ppm的全球CO2柱浓度探测,并首次验证了532nm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在精确测量气溶胶剖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标志着我国在星载大气环境遥感领域实现国际创新跨越对未来星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本次论坛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富有启发性,不仅加深了师生对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在大气探测与云特性研究中前沿进展的理解,也拓展了大家对“云降水气候”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活动有效激发了师生对云与降水探测雷达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为学院在激光遥感与大气探测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学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报告人简介

华灯鑫,浙江杭州人,现任西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及陕西省“先进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及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的负责人。

主要从事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获国际与国内授权发明专利40项。主持基金委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类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面上项目5项、973计划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重点及国防预研等20余项,国家及省级教学质量工程6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科技奖及发明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


刘继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导,德国莱布尼茨大气物理所访问学者,上海市红外遥感学会理事长,《光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空天激光遥感技术研究,包括大气三维风场、大气气溶胶和云、大气温室气体探测激光雷达技术,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高分专项项目、民用航天预研项目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星载激光雷达工程等,主持研制了多套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雷达系统,2015年研制了国内首台机载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2022年研制了国际首个测量全球二氧化碳探测的星载激光雷达、以及首个星载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各一次。


文字:李淼

图片:马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