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数字地球系统科学 (求是科学班)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方案 (试行)

编辑 :邓素清    时间 :2025-09-17    访问次数 :10

一、实施目标

此项工作旨在以高水平师资引领学生成长,聚焦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学术为基石,通过导师一对一科研指导、个性化学业规划、前沿学术训练和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协调发展,为数字地球系统科学交叉研究储备人才。

二、实施原则

1.导师由地球科学学院“大数据与地球系统”交叉研究中心的教师担任,并鼓励跨院系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教师联合指导。

2.学生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身的科研兴趣,自愿申请并选择1位导师。导师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科研潜力、综合素质及面谈结果等情况确定指导学生。

三、培养对象

数字地球系统科学(求是科学班)本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全体同学。

四、实施流程

1.大一上学期9-10月份,学生可以根据导师研究方向和自身科研兴趣,自行与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接收后,报学院本科教学科备案,冬学期开始正式确立。每位导师在同一届学生中原则上仅指导1名学生,总数不超过3名。

2.在本轮导师选择结束后,未被导师接受的学生可以再次向招收名额未满的导师提出申请,再由导师进行确认接收。

3. 学生在大一至大二期间可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更换导师,每学年最多更换1次。自大三起原则上不再更换导师。更换导师需提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更换导师申请表》,经转出转入双方导师同意并报学院本科教学科备案后方可更改。

五、具体要求

1.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导师课题组,以长学期为单位,需完成以下任务:

(1)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和科研训练计划。

(2)按照导师的要求参与导师课题组交流和研讨,至少参加导师课题组的学术报告会或课题组组会2次;

(3)撰写科研相关文献读书报告1篇;

(4)与导师面对面汇报交流学习和科研等情况至少2次。

2.原则上本科生导师担任该学生的SRTP指导老师,并争取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主流期刊。

3.参与学校和导师组织的前往世界顶尖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展课程学习或科学研究,可向学院申请对外交流专项经费的资助。

4.毕业前须向学院教学委员会提交由导师签字的学业总结报告。

六、评价、监督和支持机制

1.每学年结束时通过学生递交参加导师活动记录、读书报告和科研成果等方式,了解导师和学生互动情况和效果;

2. 每学年结束时教师对指导学生的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提醒一次,如第二次考核仍不合适,该学生将 退出导师制实施;

3. 每学年结束后开展求是科学班优秀导师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优秀导师,并在年终“服务贡献奖”评选中予以考虑。

七、工作分工

1. 学院本科教学科负责组织动员和推荐教师参与求是科学班导师制;求是科学班班主任协助学院本科教学科组织动员学生参与导师制,并协助完成师生对接工作。

2. 学院本科教学科负责对导师开展情况和学生参与情况进行跟踪;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对导师进行考核和表彰,同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考核。

 

 

 

说明:本方案从2025级数字地球系统科学(求是科学班)开始实行。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2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