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重点新闻
新闻动态

师德铸魂育英才 深耕研教探新途 ——地学强师专题培训暨师德师风主题报告会顺利举办

编辑 :朱薇    时间 :2025-05-12    访问次数 :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践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430日下午,由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地球科学学院分党校联合理学部各院系党委、分党校,在海纳苑1111报告厅,共同举办地学强师专题培训暨师德师风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树锋受邀作专题报告,理学部各院系教师代表参会。报告会由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钱智敢主持。

杨树锋院士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脉络,结合数十年科研育人经验,深刻阐释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与时代使命。他指出,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正面临多重考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对知识传授模式提出挑战,学术诚信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亟待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下,如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内生创新动力,成为教育者必须破解的课题。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追溯科学问题的本源,体悟学科发展的思维轨迹。”杨树锋院士强调,研究生阶段是培养战略型人才的关键期,教师需带领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的舒适区,在科研实践中锤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术探索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杨树锋院士提出了“双融合”理念:教师既要以深厚的学术造诣筑牢育人根基,更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他结合团队野外科研中与学生同甘共苦的经历,阐释了“亦师亦友”的导学关系 —— 在地质考察中,师生共同克服极端环境挑战,在一线实践中形成平等协作的默契;在日常指导中,针对学生的知识盲区,通过定制化培养方案帮助其夯实基础,让“因材施教”成为破解教育公平与个体发展矛盾的重要路径。教师的言行是无声的教育,必须以“严慈相济”的态度坚守学术规范,以“敬畏之心”抵制功利化倾向,在言传身教中传递学术诚信与家国情怀。

杨树锋院士的分享既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回归,也是对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为我们带来启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师德修养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以“问题导向”为路径,在学科交叉与国家需求中找准研究生培养的突破口;以“开放协同”为方法,通过交流与团队建设,营造互助共进的学术生态。既有理论高度,更富实践指导意义,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师德师风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研究生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阵地。钱智敢强调,地球科学学院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地学拔尖人才,让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图:梁语轩/王聪聪、林馀廷、季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