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地球科学学院李鸿威副教授、杨小平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展示戈壁古大湖的新发现及古气候重建成果

编辑 :祝琳    时间 :2023-05-08    访问次数 :148

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属于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环境敏感脆弱,同时是全球粉尘(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干旱区环境变化历史对评估未来变化趋势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干旱区古环境记录一直相对匮乏,且相关研究争论颇多。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第四纪地质学科组李鸿威副教授、杨小平教授等与国内外合作单位首次在戈壁荒漠东部发现了古大湖,并对两次大湖期的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该研究提升了对东亚季风及我国干旱区环境系统的认识,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与干旱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多年野外考察与分析,研究团队在浑善达克沙地西北缘发现了大量的古水文地貌、沉积和生物化石证据,揭示了该地区由4个湖盆组成并呈串珠状分布的大型古水文网(图1)。研究团队采用14C、铀系和释光等多种测年方法,确定了该地区距今12万年以来发育过两次古大湖:末次间冰期(距今约12-8万年)和全新世中期(距今约7000-6000年)。其中,末次间冰期湖泊总面积达15500 km2,是迄今为止戈壁荒漠地区发现的同期面积最大的古湖。当时冬季气温较现在高10°C以上,年降水量是现在的2.2-2.5倍。全新世中期湖泊规模显著缩小,但降水量仍是现在的1.8-2.1倍(图2)。

1 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显示的部分古水文地貌证据与贝壳化石


2重建的不同时期古大湖范围

该研究对认识当前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价值。近年,在北极增温的背景下,北半球中纬度冬季却更为寒冷。部分学者解释为北极增温导致西风带不稳定,从而诱发冷空气侵袭中纬地区。但该研究表明,全球增温下,可能还存中高纬普遍增温的模式。这一发现对于我们评估当前的全球变暖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李鸿威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杨小平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的支持。

论文详见:Li, H., Yang, X., Scuderi, L.A. et al. (2023). East Gobi megalake systems reveal East Asian Monsoon dynamics over the last interglacial-glacial cyc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210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