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科学会客厅”首期开讲,廖备水教授分享“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逻辑推理”

编辑 :祝琳    时间 :2022-11-09    访问次数 :385

 114日,地球科学学院“科学会客厅”首场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海纳苑1111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学研究”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廖备水应邀作题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逻辑推理”的报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夏群科,地球科学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等五十余人参加了线下活动,报告同时对全院学生进行了在线直播。报告会由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杜震洪主持。

杜震洪首先介绍了地球科学学院正在学校支持下建设“浙江大学学科思政育人示范基地”的有关情况。他指出,建设“学科思政育人示范基地”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特色,深入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元素,打造研究生教育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术引领有机统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科学会客厅”是其中一项全新的品牌活动,主要形式是通过邀请院士、知名教授、行业领军人才、杰出校友和英雄模范人物等以面对面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分享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广大师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与责任担当。

夏群科致报告会欢迎辞。他首先对廖备水教授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的教学氛围差距之一在于师生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青年研究者必须增强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使自己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他希冀,以廖备水教授的报告为契机,通过“科学会客厅”系列讲座,激发广大师生对哲学、人文的兴趣,并主动将此融入到科学研究之中,从而让地学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得到一个提升。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王苑为廖备水教授颁发铭谢牌,这也标志着“科学会客厅”正式启动。

廖备水教授围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三种基本推理模式”、“人工智能研究路径及问题”、“相关研究进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廖备水教授指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这三种人类基本推理模式发挥着不同作用,且经常相辅相成,共同存在于各种任务中。他认为,基于知识的符号化方法是实现通用智能和提高机器学习算法可解释性的重要途径。而符号化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知识的完备性、不一致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廖备水教授进一步指出,传统演绎逻辑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表达和处理不完备、不一致和不确定的信息,而论辩逻辑能够提供统一的形式化模型来建模人类的推理和说理模型,同时可实现不同参与方的求同存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符号化方法的灵活性和可实现性。模型化方法与符号化方法的有机结合是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趋势。廖备水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团队部分前沿研究方向以及他个人长期从事交叉学科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互动环节中,廖备水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师生对人工智能逻辑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地球科学学院杨树锋院士在交流中表示,研究自然科学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因果推理”这三种推理模式,尤其是后两者,在地球科学研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听完廖备水教授的报告,让他和在座师生对于地球科学如何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产生创新性成果更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