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在祖国大地上——地球科学学院开展“行走的课程思政,行走的党史教育”一院一品特色主题实习实践活动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21-09-06    访问次数 :66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地球科学学院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加强学科思政建设,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于今年暑期开展了以“行走的课程思政,行走的党史教育”为主题的系列短学期实习实践教学,将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在祖国大地上”建功立业。

大气科学专业2001班在曹龙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大气科学认知实习,先后前往杭州市气象局、临安区大气本底监测站、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走访参观,聆听了浙江省气象局和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的讲座和科技写作讲座。期间,在参观绍兴气象博物馆后,同学们还前往鲁迅纪念馆参观了“鲁迅与共产党人”主题特别展览,在学习天气预报流程、了解大气科学前沿热点问题的同时,回望杰出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携手同行的历史。实习中,同学们直观体会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深感作为大气学子肩负国家气象事业和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重任。正如习近平主席的指示:“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地质学1901班在陈宁华和程晓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历经20天跋涉45公里,记录点位近100个,在安徽省巢湖市采集样本、观察地质现象。依托实习基地及其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结合安徽省地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党史教育的学习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地质发展史,学习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爱国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也学习了优秀学长扎根西部、为国找油新时代地科人的家国情怀。从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到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中国地质考察之行,从近代早期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奠基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到朱森、徐克勤等,同学们在浩瀚的历史中感受到了磅礴的精神力量,也深刻体会到红色科学家的伟大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同学们向英雄致敬,坚定信仰,更加立志要传承创新,贡献青春智慧。

地质学2001求是科学班在龚俊峰、郝艳涛、杨燕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地质认识实习。7月9日至7月28日,以杭州环西湖地区为起点,先后在安吉杭垓、诸暨陈蔡、温州雁荡山、建德灵栖洞等地考察地质地貌,同时实地在安吉余村、孝丰革命烈士陵园、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等就近实地开展思政小课堂学习。在积累野外工作经验、锻炼地质工作者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不论是以天下为先的革命烈士,还是用脚印丈量祖国的地质科考队前辈,都激励着同学们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

地理信息科学1901班在汪愿愿、刘仁义、苏程三位老师以及两名工程师、六名位助教带领下开展了GIS实习。同学们从GPS和北斗一、二、三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与技术特点,从美国向全世界开放GPS信号的政治和技术原因,从“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先驱们以祖国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提出“双星定位”方案中,深入了解近年来西方对华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前辈们在技术上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责任感,体会到了前辈们深深的爱国情怀:“人生路必曲,仍须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1801班在邹乐君老师的指导下,将课程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遥感实践中的方法有机结合,加深了对遥感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方法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团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期间,老师结合新闻热点“中国自己的太空站”向同学们详细阐释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上勇于创新、勇于开拓,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发言权。中国梦的核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进一步体现了要让中国梦走得远,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支柱产业。

各班的暑期实习实践活动仍在火如荼开展中……

多年以来,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结合地学独有的野外考察学科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了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接下来,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学拔尖人才与学科野外考察实践相融合,打造“有风景的党史课堂”“行走的党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