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国际交流  动态

学院举办海外校友分享会(地质专场)

编辑 :方幼君    时间 :2020-06-05    访问次数 :681

5月24日晚,地球科学学院在zoom平台组织开展了海外校友线上分享会第三场——地质专场,本次分享会邀请了挪威卑尔根大学博士后葛智渊,德国不来梅大学交流生廖伟森,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副教授卢粤晗为同学们分享留学申请经验、海外科研经历以及职业规划。副院长曹龙、程晓敢,外事秘书邵丹蕾以及20余名相关专业学生参加了分享会。

葛智渊

出国、科研和职业规划

对于国内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出国深造的较少。葛智渊建议有意出国深造的同学先思考为什么要留学,在明确个人发展的路径后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做决定。与国内情况不同,地质学在海外属于热门专业,与互联网行业薪水相当,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地质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竞争力很强。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跟国内也有些许差异。他谈到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攻读硕士时,导师对学生采取的是“放养式”管理,学习状态相对自由。这种培养方式帮助他显著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认为,未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在海外留学期间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写文章的能力非常重要,文章是“硬通货”,必须时常“充值”,还要做好周期性“失业”的心理准备。要走学术这条路,入门之前很痛苦,入门之后就会发现做学术的生活很自由。在他看来,科研人员必须具备“铁人五项”:会说、会写、会管理自己的项目和时间,会申请科研项目,会Networking。在学术界,杰出的学者至少其中三种能力都非常出色,具备上述所有能力的“全能冠军”也不罕见。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由的生活,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

廖伟森

海外交流经验分享


廖伟森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直博生,目前在德国不来梅大学海洋环境科学中心联合培养。对于未来比较迷茫,个人发展目标不是很明确的同学,他建议到国外交流学习一段时间,感受不一样的学术氛围,开拓视野,换个环境思考一下今后的人生道路。他建议,在研究生初期阶段要特别注重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多积累出成果。在国内读博的同学如果计划要赴海外进行联合培养,从博士二年级就可以开始申请了,包括选择资助方式,联系国外导师以及准备申请材料。资助方面,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项目和资助方式,他鼓励大家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相关信息。在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方向和科研条件要求选择合适的国外导师,寻找联合培养的机会。比如,廖伟森申请的就是广州市“菁英计划”留学项目。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考虑到需要在国外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也可以根据学术以外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目的地国家。他本人就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故当初选择了德国,因为它毗邻各个历史文化深厚的欧洲国家。在选择导师的过程中,除了导师所在学校的世界排名,还应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开展科研的硬件条件和平台。

谈到在留学生活,他表示,德国的物价相对较低,居住条件很好,环境舒适,人口较少,交通便利。在校园里,老师、同学们主要以英语交流为主,校园以外更多的还是用德语交流。为了让留学生能尽快适应德国的学习生活,学校对外国留学生提供免费德语语言课程,外国学生中心每周也会组织活动。学习上,需要自己主动与导师交流,积极参加组会,多与组内同学交流。廖伟森所在的不来梅大学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条件与国内旗鼓相当,与国内不同的是,学校会为学生配备实验设备方面技术上的支持,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问题。学术之余,和所在的课题组成员去度假、时令旅游,也是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卢粤晗

Graduate School: From Application to Graduation

卢粤晗从选择导师的技巧,申请美国高校研究生的侧重点以及对留学生活的合理想象等多方面介绍了美国读研从申请到毕业时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在申请时,语言成绩中的口语成绩是重中之重,学校会通过申请者的口语成绩来判断将来是否能够做助教(研究生的一部分奖学金来自于助教工作)。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做poster、参与实验室工作都是加分项。研究生奖学金的竞争十分激烈,漂亮的GPA、GRE成绩能够帮助你脱颖而出。除世界排名较高的综合大学和私立大学外,美国的州立大学也是很好的选择,普遍会为硕士研究生的申请者设立奖学金。有意向读博的同学,可以考虑到州立大学攻读硕士作为过渡。

卢粤晗认为导师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型,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善于研发模型;另一种则专注于某个科学领域或研究方向,更倾向于解决科学问题。在申请学校、选择导师时,一定要注意导师的类型,找到合适自己的导师。她建议同学们向学院相关领域的老师了解情况,寻求建议,提前研究国外导师的专业背景以及专业方向的发展前景。联系导师时,要针对导师的领域和研究方向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未来的计划。了解导师的职业生涯也同样重要。例如,选择助理教授做导师,可以和导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但是要想取得成果可能速度会比较慢;选择各方面条件都很成熟的导师,可能出成果会很快,但受到的关注有可能会相对比较少。她建议同学们从侧面,多方了解导师的情况,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对于掺杂个人感情的意见也要理智看待。卢粤晗推荐选择关注前沿技术、前沿科学问题的导师,这样有利于未来的个人发展;而要求严格的导师,则能够对自身学术能力的提高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

最后卢粤晗用诗作《少有人走的路》鼓励同学们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她强调,科研不能急于求成,要用毅力和耐心应对层层压力,保持专注,坚守自己的领域。美国高校文化十分多元,学习、生活都要保持极度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学术之外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充实地度过留学时光。

分享完毕后,同学们围绕就业方向、联合培养、读博申请等问题与三位校友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