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究天人之际,谋方域新图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8-04-12    访问次数 :1409

 

2018年4月10日晚,第十九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节开幕式暨陈�院士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报告厅隆重举行。

1.jpg

本届地球科学节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地球科学学院共同主办,地球科学学院团学联、研博会承办。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浙江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陈汉林,本科生院副院长、学工部部长、求是学院党委书记邬小撑,党委研工部副部长陈凯旋,校团委副书记卓亨逵以及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夏群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苑等嘉宾和领导与会,近200名师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宁华主持。

2.jpg

开幕式上,邬小撑代表与会嘉宾祝贺第十九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节开幕,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地球科学学院近年来的学生工作,特别指出了地球科学学院在“一院一品”学生工作上的创新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鼓励同学们本着主体意识认真听取院士报告。

3.jpg

夏群科围绕本届地球科学节“究天人之际,谋方域新图”的主题,强调学院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培育一批志存高远、信念坚定的地学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着重介绍了本届地球科学节“地学进重高”及“地学开放日”活动,希望通过地球科学节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为我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力量。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夏老师宣布第十九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节正式开幕。

4.jpg

陈�院士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地下明灯计划”的学术报告。陈�院士指出,地震波是探测地球内部最有力的工具,穿行于地球深处的地震波,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整个地球。但是由于天然地震的不确定性和不重复性,只能对全球大尺度的结构成像,要获得局部精细的结构,必须依靠人工震源。

5.jpg

为了寻找合适的人工震源,陈�院士及其团队在近十年里先后试验了电火花+落锤、炸药、震源车等一系列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用气枪在水体激发地震波效果最好。为得到精确的结果,他们在湖泊和小型水体中开展了数个气枪试验,克服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表明气枪是一种极佳的主动震源:一方面它的信号是高精度重复的,通过编码的方式用小能量多次激发也能达到很远的传播距离,同时气枪又是绿色无污染的,对水中生态没有破坏。在2015年开展的“地学长江计划”中,气枪震源显示了其在矿产勘查上的应用潜力;同时,在城市地下空间、岩石圈动力学等不同尺度上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180412122812.jpg

报告中,陈�院士妙语连珠,引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会场气氛轻松和谐。陈院士提出了“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明灯”这一宏伟的梦想,并且期待更多科研工作者的加入!

7.jpg6.jpg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向陈院士提出疑问,陈院士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8_副本.jpg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节是浙江大学传统学术节日之一,也是地球科学学院传统特色活动。地球科学节旨在传承发扬地学前辈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格物致知及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同时为广大学子提供地学知识交流及课外观察实践的平台。

地球科学节聚焦“双一流”建设,将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相融合,深入推进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囊括了大师讲堂、学术研讨会、地球日活动、野外实践、地学进中学等系列活动。

本届地球科学节还将组织野外实践、地学科普、地学开放日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

 

9_副本.jpg

――――――――

院士介绍:

陈�,男,1942年12月31日出生于重庆,江苏宿迁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长期从事与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近十年主要研究用地震波探测区域尺度地下结构和状态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现任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主任、南京大学教授。

 

文/周天纵、彭中

图/吴运鹏、丁辉、彭中

编辑/陈林可、沈心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