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科学院的 科研水平,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于2017年10月20日在百合花饭店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杨文采院士、杨树锋院 士、学科负责人、研究所正副所长、学术头衔人才、新老班子成员、院办相关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程晓敢副院长主持。
上午的会议首先由常务副院长夏群科教授做《地球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报告,他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入手,指出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并通过与外校相关学科及浙大兄弟院系的对比,对我院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学院学科发展的出路是“五指变拳”的集中攻关战略,认为“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和“城市地下空间”为可以整合我院科研力量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提出“统一思想+激励机制”的措施。他希望老师们群策群力,多提建设性意见,推动科学研究往“高、大、上”方向发展,提高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建好一流地学学科。
杨树锋院士肯定了夏院长“五指变拳”的战略,重点对“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方向的基础和优势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提出整合我院所有学科力量还需关注我院教师的个体现状,了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专心科研,也希望大家能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和我院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下,凝心聚力,推动我院科学研究水平的快速发展,在“双一流”的第一个建设期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文采院士则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前瞻性角度出发,提出比别人早走半步方能争得先机的思想,在发展目前凝炼的两个学科方向时融入学说性思维,形成集中的标志性学科理念。他同时建议在现有党委、行政领导和执行机构的基础上,再设立一个与激励机制相配套、把握大局和方向的咨询机构,使“五指变拳”的战略易于实现,少走弯路。
陈汉林教授做了《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形成与资源与环境效应》的报告,使参会教师对“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导大家将科研力量向“拳头”靠拢。
下午的会议先由曹龙副院长做《地科学院研究生培养与教育》报告,围绕两个议题:一是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研讨会安排,进一步推动我院学科的国际化交流与发展;二是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培养环节管理、出口标准等机制体制建设的介绍与探究,重点对博士研究生招生试行“申请-考核制”、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出口标准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研讨。
会上,翟国庆、夏江海、刘仁义、李小凡、徐义贤、沈晓华、金平斌、田钢等教授纷纷发言,围绕学院科研的“五指变拳”战略、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这两大主题建言献策,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夏群科教授最后总结强调,学院正处在“双一流”建设的生存发展关键期,学院会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既定方针的实现,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五指变拳,共同出击,大力提升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共同为学院和学校的一流建设做出贡献!